全国空降网页版_全国空降约茶品茶_学生同城空降

中国涂料 >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 > ECJ报道

[水性涂料]??榛牧咸岣咄苛吓浞叫?

2016-05-25 10:23:17| 次阅读| 来源欧洲涂料杂志| 作者ECJ

摘要:涂料配方一般由10~20种单一组分构成,在开发新型涂料配方过程中,要对所有组分的化学、物理和表面相互作用进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,也会造成劳动力和时间的浪费。

采用完全匹配的原材料生产高性能水性涂料

Gregor Apitz,Alberdingk Boley

涂料配方一般由10~20种单一组分构成,在开发新型涂料配方过程中,要对所有组分的化学、物理和表面相互作用进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,也会造成劳动力和时间的浪费??⒘艘幌盗型昝榔ヅ涞哪?块化原材料,作为半成品中间体,可提高 涂料生产效率。本文介绍了按此方法生产 高品质涂料的实例。

目前,许多涂料原材料的设计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以下参数的影响:

> 市场和产品的要求

> 法规的要求

> 生产制造技术的要求

生产技术决定了原材料的设计

近几十年中,终端用户对现有生产技 术和涂料性能的要求刺激和推动了涂料用 原材料的进一步发展。由于法规(VOC指 南、REACH法规、EcoLabel-生态标志、Blue Angel-蓝色天使标志)要求原材料供应商 淘汰配方中的有毒和危险物质,这种影响 已变得愈发明显。同时,水性涂料的现有 生产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基本未发生显著 变化:对于大多数固体原材料的分散来 说,分散罐仍必不可少。涂料生产中要使 用分散罐自然需要设计开发新的原材料, 使其适用于现有生产技术。

以分散剂的开发和优化为例,最重 要的目标是尽可能将在分散装置中的分散 时间降至最短。因此,该因素也是开发新 型分散剂的经济驱动力。将阴离子基团植 入到分散剂聚合物中,就可以加快分散过 程。但是,这些极性官能团也会对成品涂 料的耐化学性(水、咖啡、红葡萄酒等) 造成负面影响。同样,水性基料的胶体稳 定体系已不断地改性提高,以适应现有分 散装置的技术要求。涂料制造商需要快速、高效的生产工艺,所以必须要开发出 强力的水性聚合物稳定体系。这里,关键 在于使用较高浓度的极性稳定剂,包括乳 化剂和?;そ禾?,使得聚合物粒子表面聚 集更多的电荷。结果就能实现相当快速的 涂料生产过程,但最终涂膜的水敏感性也 会较高。

22.jpg

对配方设计师来说,最重要的是要 具有化学基础

必须对聚合物分散体进行稳定化处理。但大多数情况下,配方设计师并不熟 悉基本化学的方方面面。这样在涂料开发 过程中,会带来一系列问题,例如聚合物分散体的黏度是与稳定化的化学机理有 关。 图1展示了三种所选的水性丙烯酸基料 的流动曲线,基料配方中使用了0.1%的缔 合型增稠剂Byk Optiflo H 7500 VF。这些丙 烯酸基料采用同一种聚合物(具有相同的 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)和相同的粒径(约80 nm)。但使用的稳定体系 各不相同。

红色和黑色曲线表示的聚合物分散体 的稳定化是采用共聚羧酸(如丙烯酸、甲 基丙烯酸或衣康酸)与阴离子和非离子乳 化剂的组合,通过传统的静电-空间位阻稳 定化机理实现的。相反,灰色曲线的分散 体稳定体系不含乳化剂,并仅以静电稳定 机理为基础。在低剪切速率区,与其他基 料相比,图1中的灰色曲线的配方黏度更 低。这是由于分散体稳定化系统与缔合型 增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了完美匹配。 因此,该配方呈现优异的流平性。

标准配方:多种交互作用、零控制

用一个细木工件面漆的配方举例说 明,根据所需功能要求,要选用多种原材 料,这也是多年不断研究开发和改进的结 果。不同的原材料组合产生大量的化学和 物理交互作用(见图2)。

23.jpg

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多种原材料组合 在一起,可能使涂料配方变得复杂,因为 几乎不可能控制各组分之间的化学、物理 和表面交互作用。只有详细了解这些性能 和原理,才能有效配制高性能涂料。

不利的交互作用会导致产生絮凝

用蓝色色浆着色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检 验复杂配方潜在不稳定性的方法??悸且?个所用原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能完全未知的 配方。由于基料的稳定系统、表面处理过 得颜料或填料和分散剂之间的不利交互作 用,制备后几小时内就观察到完全絮凝的 现象(见图3)。

24.jpg

更好的性能和更有效的生产

在由Alberdingk-Boley,Byk-Chemie, Alpha Calcit,Kronos,International和 Hemmelrath Technologies等公司联合组成 的??榛牧贤缒诓?,一直在开展合 作研发工作,详细了解产品的化学和物理 性能以及交互作用,开发出的??榛?料不但匹配完美,而且还能提供更优异的 性能。

这些??榛牧铣莆?水性中间 体",具有十分良好的表面效果,能确保用。12个月后的户外耐候试验结果(如图4 所示)表明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:样板3 有水泡形成,样板4发生开裂。以上实例说 明匹配良好的原材料是可以提高性能的。

??榛嘤猛居泄馔苛?/strong>

多用途水性涂料的最高光泽仍稍低于 溶剂型涂料体系,这是由水性涂料是由粒 子聚集成膜的特性决定的。为达到最大光泽,必须要尽可能降低 表面粗糙度。除聚合物、颜料和填料的粒 径外,成膜机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颜料、填料和聚合物粒子之间不恰当的化 学交互作用会阻碍成膜过程,从而形成低 光泽的粗糙表面[1]。

??榛际醴椒ㄖ荚诳⒊鲈牧夏?块,其中,聚合物、颜料和填料之间的化 学交互作用能够很好地匹配,完美成膜。 水性基料模块是采用了专门开发的粒径特 别小、自交联多相丙烯酸分散体。

25.jpg

对基料聚合物和粒子稳定化体系进 行了改性,以便能与模块中的其他组分及 颜料??榈淖榉址⑸饔?。为了能在 无须添加其他成膜助剂的情况下制备零 VOC、无气味的多用途涂料,需要将多相 聚合物的最低成膜温度调至0 °C。为了使 户外耐候性优异,颜料??橛κ褂梦榷ㄐ?高的钛白粉,且与基料模块之间具有最佳 的相容性也同样重要。

26.jpg

助剂组合包的选择至关重要,应与 基料模块中的助剂相匹配,从而确保聚合 物性能达到最佳。这不仅避免耐化学性问 题,同时还确保高光泽[2]。此外,还应设 计好颜料???,具有优异的存储和分散稳 定性,适合长期使用,而不会出现凝结和 沉淀。如果需要较低光泽,还应确保与消 光剂(如Alpha Calcit水性中间体2106)之 间的相容性。

按照以上方法配制的多用途涂料的60° 光泽可达到80。通过加入含有10%消光剂 中间体的颜料中间体,可将60°光泽调至 56~80之间(见图5)。使用该??榛?统,配方设计师能通过简单将模块进行混 合就可获得各种光泽。根据EN12720,在三 聚氰胺面板和山毛榉木板上进行多用途涂 料的耐化学性测试。表2所示的结果可以看 出,模块化多功能涂料的综合耐化学性良 好。

??榛苯油孔敖鹗羝?/strong>

为了防止室内外金属表面免受腐蚀和 闪锈,涂料需要满足各种不同要求[3]。因此,基于以下目标,开发出适用于金属漆 的高性能聚合物中间体:

> 用于高端直接涂装于金属的油漆防 护体系的基料;

> 可能获得符合生态标志的防护体系;

> 最低成膜温度低(成膜助剂用量 低)和抗粘连性高(低沾污性);

> 卓越的耐水性;

> 在不同基材表面都具有极佳的附着 力;

> 粒径很??;

>流变性控制简便。

为实现上述目标,新型聚合物中间体 的实验室开发应以表3中所示的系统方案为 基础。为满足金属漆的特定要求,开发了 一种基于疏水型多相丙烯酸聚合物的基料 ???。该聚合物各种官能团与其他模块组 成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相匹配,在防腐性、 防闪锈、不同金属基材上的附着力和耐水 性等方面都能达到要求,并能以最佳方 式很容易实现??樯杓啤S肴榻浩崽逑狄?样,颜料模块的助剂组合必须与基料???中的助剂相溶并具有协同效果。颜料???中的助剂组合以及合理选择钛白粉能确保 基料和助剂的防腐性能优异。

从表1可看到该配方的简易性,表4给 出了最初测试结果。通过添加10% Alpha Calcit水性中间体2106,可获得更高的PVC。 从表4和图6所给出的结果可以看出,???化金属漆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。

控制相互作用可实现配方的简化

当前,传统产品开发方法面临着一种 处境,即开发过程中产品创新和经济效益 之间越来越难达到平衡。现有的涂料配方 (如水性彩色细木工件面漆)包含多种不 同的原材料,原材料间存在各种化学和物 理交互作用。协同作用和对抗作用都会影 响涂料的生产、施工和最终性能。唯有详 细了解原材料的化学结构特性,才能准确 控制物理和化学的交互作用,可大幅提高 涂料性能。

通过??榛苯油孔敖鹗羝崾道梢苑?现,将原材料网所有成员公司的专业知识结 合起来,就能开发出具有极具匹配的化学性 能的模块化原材料组成,达到优异的性能。 因此,涂料配方设计师与原材料网之间的共 同开发不仅更有效、开发周期更短,还能配 置出品质非凡的涂料。 

结果一览

 水性涂料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制由生 产技术决定。原材料通常来自多个 供应商,可能导致大量未知和不可 控的相互作用。

 称为"水性中间体"的??榛?料之间完美匹配,能实现高效生产 高性能水性涂料。

 水性中间产体中的原材料彼此之间 具有最佳的相互作用,只要用少数 的水性中间体产品,就能制得最终 涂料配方。下文提供的实例(细木 工件面漆、多功能涂料和DTM涂料) 表明这些配方配制的产品性能良好。

致谢

在此, 感谢Simon Jonas、Markus Dimmers(Alberdingk Boley公司)、 Uwe Wilkenhöner (Kronos公司)、Rüdiger Schmidt(Alpha Calcit公司)、Frank Kother (Hemmelrath Technologies公司)和 Carsten Nagel (Byk公司)的支持与合作。

参考文献

[1] Baumstark R., Schwartz M., "Dispersionen für Bautenfarben", Vincentz Verlag 2001, pp 220-222.

[2] Dörr H., Holzinger F., Kronos Titandioxid in Dispersionsfarben, Kronos Titan GmbH, pp 32ff.

[3] Apitz G., Dimmers M., Weniger Rost, mehr Umweltschutz, Farbe und Lack, 2010, Vol. 116, No. 6, pp 20-27.


往期推荐